陕西大千教育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13720657586何先生

家庭教育中的10个千万“不要”

日期: 2019-04-28
浏览次数: 152

日常生活中你是如何进行家庭教育的?那么以下这些地方你做到了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1.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

有些家庭,家庭关系不和谐,夫妻之间常常吵闹。修养好的,还能顾及孩子,尽量避开孩子;修养差的,则根本无所顾忌,甚至专挑孩子在的时候吵闹。这样吵闹的结果,既破坏了家庭欢乐、和谐的氛围,又影响了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还会让孩子看不起父母。

也有一些家庭,父母因教育孩子的方法不一致而公开争吵,这样就会使孩子感到不知所措,不知道听谁的好。最后往往都是按一方的意见行事,长此下去,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不说,还使得让步的一方在孩子眼中的地位下降。所以,在孩子面前父母最好保持一致。如果真有非常大的分歧,也要避开孩子进行讨论。不要让孩子感到只有一个人说了算,以免一方不在场时,另一方不起作用。


2.千万不要说孩子笨

有时在我们着急上火的时候,也许会对孩子说:“你怎么这样笨!”或者“你是木头人吗?”每当这类有伤孩子自尊的话脱口而出时,都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给孩子心理蒙上阴影。如果这句话成了家长的口头禅,一个没有主见、没有自信、呆头呆脑的笨孩子可能真的会诞生。

3.不要对孩子唠叨不休

唠叨是80%以上家长的通病,也是几乎100%孩子反感的父母的缺点。

父母之所以唠叨,是觉得孩子在某些方面的表现不合自己的要求,但又怕孩子不注意、不改正,因而时时提醒、事事提醒,这样就形成了唠叨的习惯。而孩子呢又恰好反感父母这样的做法。他们认为:有些话说一遍已经够了,没有必要不停唠叨。过分唠叨,会使孩子觉得父母认为他没有理解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厌恶,甚至产生很强的逆反心理,专门和父母对着干,反而把事情搞得更糟糕。其实,有条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所以,做父母的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唠叨。


4.不要强迫孩子盲目服从

强迫孩子盲目服从也是许多家长常犯的错误。其根源还是我们灵魂深处家长专制的封建思想在作怪。

我们往往出于为孩子好的目的,却做出了不尊重孩子、违背孩子意愿,甚至伤害孩子的事情;我们常常强迫孩子停下他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做一些孩子痛苦但家长认为重要的事情。很多时候,孩子没有选择的权利和自由,有的只是盲目服从。

长此下去,不但扼杀了孩子的个性,也剥夺了他分析、思考、判断、选择的能力。就这样一个满身耳朵,却没有脑袋的孩子产生了。这样的结果,也绝对不是我们家长所想要的。有时候,如果你想要孩子丢开他正做的事,听你的话做别的事,应事先提醒孩子,等一会要他做什么。同时,也要允许孩子在服从命令之前有抱怨的自由。


5.不要恐吓孩子

有时,对调皮、贪玩或屡教不改的孩子,我们也许会说:“再不听话,就让大灰狼来吃你。”或者说:“老妖精来了,还不快跑?”每当这些恐吓孩子的话语讲出来的时候,确实能起短暂的效果。但是它给孩子造成的心理阴影也是巨大的,有些甚至是无法挽回的。一些孩子怕生人、怕黑、怕独处很可能就是由于小时候家长的恐吓教育造成的。


6.千万不要打击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是孩子的基本特征,是孩子前进的动力。既是孩子认识事物、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又是孩子创新思维的精神源泉。

对于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他们这也好奇、那也新鲜,因此他们常常有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稀奇古怪的想法和不合常理的举动。对这些可贵的表现,有的家长能因势利导,从而培养了孩子爱发问、爱思考、爱探索的好习惯,进而一步一步走向成功。但也有部分家长,他们很烦孩子的问题,很怕孩子的提问,对孩子可贵的好奇心,往往报以冷漠的拒绝或无情的打击。他们常常批评孩子:“你怎么这么多话这么多问题,少问些问题好不好?”或者说“你问的问题多傻”“你的想法多可笑”“快别这样,人家知道会笑你的”。就这样,一个对外部世界充满渴望、充满好奇的孩子,渐渐变成一个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不求进步、循规蹈矩、缺乏热情、缺乏创新精神、平静而平庸的人。而这一切都源于他的好奇心的丧失。

所以我们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好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千万不要打击孩子的好奇心,千万千万!


7.不要掩盖孩子的错误,不要过分纵容孩子

犯错误是孩子的共性和权利,孩子在不断地犯错误,然后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从而成长、成熟。

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家长就必须及时提醒、纠正。但是,往往有一些家长,总认为孩子还小,要么视而不见,要么采取掩饰、纵容的方式对待孩子的错误。我觉得作为父母,适当地宽容孩子的缺点、错误是可以也是必需的。但过分纵容孩子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因为孩子迟早要长大成人,要走上社会,有些在家里行得通的事,到外面就很难说了。因此,纵容孩子只会剥夺孩子潜在能力的发展,阻碍他成为能干、独立、能自我调节的人。


8.不要用不一致的规矩管教孩子

用不一致的规矩管教孩子是部分家长常犯的错误之一。

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随意性很强,没有原则、没有规矩,或者父母凭自己的喜怒随意设立规矩。孩子同样的行为,有时遭到处罚,有时得到表扬,有时则任由他去。这样就会使孩子感到困惑,不知道究竟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长此以往,不但使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丧失,而且会使孩子养成没有是非标准、凡事可以随自己情绪而改变的无赖习气。

所以,孩子需要家长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规矩来教育他。但家长还要注意不要定不适合孩子年龄的规矩。假如你希望一个两岁的孩子同五岁的孩子一样守规矩显然是不科学的。因为你期望于他的,是他的年龄不可能达到的行为水平。


9.不要对孩子滥用奖励

滥用奖励也是一些家长常犯的毛病。大人们常说:“如果你做到什么,我就奖励你什么东西”,“如果你考试达到多少分,我就奖励你什么东西”这样拿奖励来纠正孩子的错误,或者拿奖励激励孩子进步的方法,实际上是对孩子的贿赂,是非常错误的教育方法。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培养了孩子懒惰和不正确的价值观。

我曾看过一幅漫画:一个孩子拿着100分的试卷,爸爸奖励了他100元钱;第二次,孩子拿着90分的试卷,妈妈奖励了他90元钱;第三次孩子拿着88分的试卷,奶奶奖励了他88元钱;第四次,孩子拿着50分的试卷,向爷爷要50元钱的奖励,却遭到了全家人的责骂。这幅漫画很好地讽刺了乱用奖励的恶果。

我觉得,我们在要求孩子做什么事的时候,应该有个标准。做好了表扬,做不好批评。有时候也可以象征性地来一点小小的物质刺激,但不能滥用,更不能拿奖励作为纠正孩子错误的方法。比如学习就是孩子的职责,考好了应该表扬、肯定,但以考多少分为依据奖励多少钱的做法,就大错特错了。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切记:不能滥用奖励。


10.不要将孩子的缺点揪住不放

生活中总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过严,将孩子的缺点、过错揪住不放。

可能他们的出发点是为了提醒孩子、教育孩子,但他们这样做的后果恰恰是挫伤孩子、打击孩子、不断地强化孩子对自己缺点的认同感,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时也可能激起孩子的反感,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思想。

比如一个胆小、见了生人不爱说话的孩子,家长不是表扬他的大方、勇敢,而是一遇到生人就说:“我这孩子胆小,不爱说话。”家长已经给孩子下结论了,还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还有就是,有的家长不停地说自己的孩子贪玩、调皮、不爱学习。时间一长,孩子真的不爱学习了。为什么呀?因为你已经给孩子贴上不爱学习的标签了。

在我20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每个学生身上都有这样、那样的优点和不足,如果你能不断地发现并表扬他的优点,有意淡化他的不足,时间一长,他的优点会更加突出,不足反而渐渐地消失了。同理,我们进行家庭教育也一样,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有意淡化不足,这样也许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在此,我要送大家一句话:“对于孩子,优点说了不得了,缺点不说渐渐少。”不信你可以试试。



以上十条是Keylight全脑教育提醒您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应该注意的,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不要过分表扬或批评孩子。适当的表扬有利于孩子树立自信心,但不停地过分表扬,结果却容易适得其反,使得孩子做一点小事都希望得到表扬,否则就不做。过分批评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家长只要指出错在哪里就可以了,这样可帮助他们吸取教训。家长还要注意不要过分*,否则会把孩子宠坏,变得为所欲为。也不要对孩子发脾气,因为父母向孩子大发雷霆虽然可以一时震住孩子,但长远来看其威信却降低了。家长应该在孩子面前少发脾气,如果控制不住,可以先平静一下,然后再回来对孩子严肃地指出他的错误,这样效果会更好。


相关新闻
2019 - 06 - 12
如何提高儿童思维能力?Keylight全脑教育为您分享提高儿童思维能力的几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儿童注意力训练  1、吉米诺骨版  2、让儿童看画有线条的图,数出共有几条线。  3、让儿童在8—30横排列的数字中,按顺序找出8、12、24这三个数,要求用手指出数字,并念出声来,越快越好。  4、让儿童在竖排的数字中顺序找出数字1—10,要求用手指出数字,并念出声来,越快越好。  5、让儿童在放置衣架的衣柜中数出有几个衣服架。(形象辨别训练法)  第二阶段:注意力、记忆力协同训练阶段  1、找不同训练法  通过让儿童寻找两种材料之间的不同之处,从而达到训练注意力和记忆力的目的。  2、找相同的训练法  找出两种材料(或两种以上材料)之间的相同之处,从而达到训练作童的注意力和记忆力的目的。  3、合成训练法  如:(1)父母与儿童一起数数,每人依顺序数3个数。如父亲:1,2,3,母亲:4...
2019 - 05 - 13
专家说:《运用认知神经科学读懂孩子的学习》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董奇“近三十年来脑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随着一系列对人脑学习的主要器官、研究测量技术的进步,使我们能够客观研究人在学习时大脑的变化过程,让我们对人的外在学习行为和内在脑机制有了更深刻的描述和理解。在这种背景下,将心理学、教育学、信息科学等人脑学习的不同层面的研究结合起来,于是进行新型交叉学科研究的脑科学教育体系诞生了。对学习的脑科学研究是我们能够将孩子的行为特点、全脑层面、脑区层面、细胞层面等多个层面更好的连接起来,让我们更好的认识学习者,了解一个生物体、社会体学习的规律。”Keylight说:“经过十年的探索和实践,Keylight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未来教育脑科学教育体系。目前在全国十几个省市的学前段、K12阶段进行这广泛深入的未来教育脑科学课程推广和实践。其中全脑之星大赛是检验和展示未来教育脑科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窗口和平台,自2015...
2019 - 05 - 07
第五季“全脑之星”开启Keylight全脑之星大赛是由大千教育基于国家脑科学计划,响应“一带一路创新性人才培养”国家战略,于2015年启动的公益性儿童脑力赛事,由深圳市科爱脑科学研究院、西安丝路类脑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脑科学教育研究院、深圳市神经科学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主办,陕西大千教育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承办。Keylight全脑之星大赛作为中国唯一自主品牌儿童脑力赛事,已经连续举办四届。大赛通过最前沿的脑科学教育理念、紧张激烈的呈现方式,抓取儿童脑力开发成果的动态过程,建立儿童发育发展脑科学定量指标体系,全方位展示了脑科学在教育领域得到卓越实践成果,构筑起全脑教育金字塔的完美平台。第五季“全脑之星”大奖赛已经开启,总决赛将在深圳市举办,对于“全脑之星”比赛,前四季参赛的小朋友也有感想与大家分享,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第四季“好声音”党润华性别:男年龄:6岁半校区:陕西西...
2019 - 05 - 07
我们都知道,2-3岁的宝宝天真、可爱、聪明、活泼,身心都在在迅速发展,喜欢模仿,进步神速,记忆力也非常棒,是全脑开发的好时机。很多宝妈们觉得带上一天孩子,是身心俱累。此时的孩子也是精力充沛是他们的代名词。因此给这个阶段的宝宝挑选玩具,不仅要能疏导他的能量,而且还要有利于儿童的脑力开发。今天keylight全脑教育的老师为您分享几个最适合2-3岁孩子玩的玩具。玩具篮球架2-3岁的宝宝已经可以对着目标扔球了,甚至少数孩子偶尔还能接住球。本来球类玩具一直受宝宝喜欢,能力加强后更爱玩了。玩具篮球架可以根据宝宝的身高进行升降调节,经常鼓励宝宝投篮,有利于宝宝骨骼发育,长个子。经常玩球也能锻炼宝宝的手脚灵活能力,有利于儿童全脑开发。在家时,爸爸妈妈可以陪宝宝一起“比赛”投篮,这样的亲子活动不仅宝宝特别喜欢,而且有利于增加与宝宝间的感情,培养宝宝的协调合作能力。我的小浪鼓 音乐能够激发2-3岁...
诚信天下,追求卓越
扫码关注我们 24 服务热线: 400-115-1055 专注的企业,只做专业的事,更懂得为您提供优质方案
电话029-86683809
邮箱:keylight@aliyun.com
地址:西安市凤城七路与永徽路十字路口向南50米

邮编:330520
Copyright ©2017 陕西大千教育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