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看起来,貌似每个人的一生都被束缚一条按部就班的轨道上。孩子也不例外,从小就像流水线的产品,被指定输送未来XX目的地。“一刻不能闲,一刻不能动”。
一个人一生中经历的教育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我们从出生起,除了在学校,报各种教育班,接受的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以后让孩子更容易赚钱?为了社会地位?还是从知识中享受乐趣?或者是,除了这些,更重要的是让教育改变每个人的大脑。
大脑是提供思考的容器,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这个社会,如何去分辨是非。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时刻保持“有意识”的状态,知道未来什么是对自己最重要,控制自己的想法。而此刻你需要做的就是时刻保持一个有意识的大脑状态:齿轮在转动。而一个无意识的状态好比一场斗争,不断的填充,最终一切的想法回归默认设置。
举个非常现实的案例:
目前,中国每年大学生毕业竞争压力都非常大,各大企业求贤若渴。有一个专业做猎头人力资源管理的女士,以她几十年阅人的经验来阐述“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堪当大任”?
NO.1:当公司去面试员工时,通过谈话及测试可以知道,直线思维的人只能安排具体的工作岗位,因为他的思维是定式,不会拐弯。
NO.2:而具备综合素质能力的人,知道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千万条,而他会找到最合适最高效的方法。所以堪当大任!
以上是大多数人从毕业到职场所经历的过程,未来如何成为一个具备综合素质能力的人是需要教育改变大脑的思维方式。
参考美国杜克大学的老师总结终其一生所具备的大脑思维方式:
《坚持》
这2个字,提的太多了。但我们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是“坚持”这个词语创造出来的。所以要认清选择:坚持该坚持的,放弃该放弃的。
《感恩的心》
我们从小需要学会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曾经帮助过你的人,回报是兼具了感恩和慷慨的美德。
《做自己也要善于学习》
教育让我们更好的认识了自己,同时也愿意学习,随时保持一颗谦逊、包容的心。让自己变得很好,让自己的未来变得更好。
《灵感来自阅读》
经常阅读的除了自身专业以外的书籍,并作为一种爱好富有激情地进行下去,这样很多不经意的灵感会从书中传递给你,这就是阅读智慧的结晶--创造力。
《慷慨》
教育让我们学会对人更加慷慨,一个善意举动的背后,可以让他人受到千千万万恩惠。
《受教育不代表聪明》
真正受到良好教育的人,不仅仅拥有一个聪明的大脑,包括:愿意聆听、独立思考、理性分析、自由想象、不偏不倚的评判事实。
《教育让你学会反思》
当你迈向人生新台阶时,不要忘记停下回望过去,思考过去经历的意义。这样会帮助你理解这三个问题:你是谁,你想去哪儿,和你该怎么办。
《拥抱不确定的生活》
生命中大部分内容,不是按部就班,所以你不要害怕生活偏离计划。勇敢接受不确定性。
《价值在挑战中实现》
个人价值与你所经历的挑战是成正比关系的。走出舒适区,人们喜欢待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因为熟悉会带来轻松,可能也会带来停滞不前。你,甘愿平庸吗?
《学会在拒绝中找到机遇》
重新认识你所经历的拒绝。与其把拒绝看作终结,不如把它视作机遇,并想想为什么。时间会证明,拒绝其实是给了你潜在等待、学习和尝试的机会。
《关注人本身,而非头衔》
不以人的职位头衔去衡量Ta是否值得你尊敬,因为头衔所能代表的东西实在太少。人与人之间的能力由很多因素决定,所以一定会有差别,但是人格上却是人人平等。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审视别人,心胸才会更加宽广,眼界会更加开阔。
《关系比取更重要》
友好的人际关系中获得满足感,比获得某些物质上的东西,会让你更有满足感。物质本身只是工具,急功近利的人们却成了它们的奴隶。
《人生的选择没有对错》
接受什么样的工作与职位。但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人的明天是确定的,你只需要冷静地计划,然后朝着你认为的方向勇敢尝试。所有的明天,都是前往明天的下一步。
《别过无意识的生活》
留心观察和体会,别让生活悄然溜走而浑然不觉。每天都在周而复始忙碌的生活中,常常会忘了自己。而当光阴飞逝,再回首岁月时,我们是否实现了当时的初衷呢?
这14条教育的言论也是对现有社会教育的总结,让孩子以后能更好的学习。就好比和Keylight全脑教育突出的教育理念:旨在实现全人格教育的教学模式。以“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培育、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全人格教育为中心,教学观念是培育“完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集德、智、体、美、劳、心于一体,以科学研究成果为依据,是一种“基于脑科学研究基础上的核心素质教育”。
1.大脑从小培养是为孩子将来做更好的准备
早期中国式家长希望孩子从小学习更多的技能,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是更多的家长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习的这项技能并没有达到家长预期的效果。家长们只是认为多学技能是好事情,将来在社会中提高自身竞争力。但是如何让孩子更好的学习这项技能才是关键,当然授教老师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这个关键点就是孩子早期的【大脑】。
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综合素质的大脑思维是需要抓住孩子13岁之前的关键期,技能学习的首位要素是大脑需提前被打开,不要等孩子学习感到吃力后,将来工作职场遇到瓶颈,才想起大脑没有早期得到开发。
2.为什么孩子小学毕业后,初中、高中学习水平差距较大,有时候补课仅仅解决一时的燃眉之急
其实在国外,日本德国是最注重早期教育的国家,全脑教育是从胎儿期开始。
中国多年以来,传统教育一直以分数为结果导向,不管能力多少,试卷定分晓。传统教育“分数论”已经在消磨大多数孩子的创造力、积极性、生活力等;
Keylight全脑教育为什么称之为“全脑”,当然它既不是开发孩子的“左脑”,也不是开发孩子的“右脑”,而是针对孩子左右脑早期综合能力的培养,建立左右脑之间的衔接,让孩子的大脑充分利用,将来孩子不管学习什么,都非常轻松。
“分数”在中国应试教育中势必重要,但最终家长需要给孩子未来一个综合素质人才的大脑,而不是一个会考试的“大脑”。
3.全脑教育已引起中国更多重点小学学校关注
前阶段,大千教育集团与深圳市南山区文理实验学校、留仙学校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意味着Keylight全脑教育已深入接轨深圳知名小学课程中。大脑潜能的开发已是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只要孩子大脑能力得到了提升,孩子的学习就会事半功倍。
早期教育成长大脑的关键期,您是否已经开始准备给孩子的未来提前做规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