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则每次看都会让人感动落泪的广告。
它讲述了一对泰国怒母子的真实故事。
爱足球却并没有天赋的男孩一次次跌倒、一次次失败,在妈妈“努力一点点”的鼓励下,一点点的进步、一点点的超越自己,最终以自己并不擅长的“头球”帮助球队获得关键的一分。
这部广告让我们落泪,亦让我们深思,不得不深入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我是在告诉他一个谎言吗?”
“谎言”的力量
“我今天和你的教练聊过了,他说你一直都很努力。在这之前,你都完全不会用头去顶球呢,但是现在你时不时都能做到了呢。”这是餐桌前,妈妈说的“谎言”。
面对有些沮丧的孩子,妈妈没有告诉他教练所说关于他基础不好的话,而是肯定了他通过努力偶尔可以做到用头顶球的事实,这正是妈妈对孩子的尊重。
《养育男孩》一书中,爱默生·艾格里奇先生说:妈妈的尊重就是对儿子的正面评价,无论他做了什么。
与女孩需要爱相比,男孩更需要尊重。
男孩透过尊重观察妈妈对待自己的态度,透过尊重打量这个世界。
假如妈妈用另外的方式表达,又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假设1:你是最差的一个,都不会用头顶球。
假设2:教练说你的基础不够好,实在不行就放弃吧。
假设3:教练说你的基础不够好,但是你很努力,只要尽力就好。
每一个假设的前提,都会告诉孩子他基础不好的事实。不管他多么努力,一旦跌倒、失败,他心里的第一个念头就会是:“教练说我的基础不够好”。
“基础不好”会如同一个标签贴在男孩的身上,不管他如何努力,最终也许都会放弃。:
我们不必过于功利地看待孩子的每一个选择和爱好,喜欢就让他去尝试,尊重他的选择和热爱,哪怕只能用一个善意的谎言装点他没有天赋、不如别的小朋友做的好的事实,又有什么关系呢?
问题2“努力去超过就在你前面的那个人就好。”
从小到大,我妈也是这样。运动会上,再坚持一下,超过你前面的那个人就好了;学习上,再努力一些,争取把班级排名靠前一点点;参加比赛,得奖不重要,上次把你甩在后面的人,你只要赶超一两个,你就是最棒的。关爱、教诲、指导……她们的呕心沥血,只是想让我们更快更好地成长。那个摔倒又站起来、不怕疼、不认输的小孩,何尝又不是我们的缩影呢?一路走来,我们都经历了太多的故事,随着时间慢慢搁浅,我们选择把过去所有的不堪和艰辛深深地埋葬不愿提起。毕竟,那是属于你一个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关于梦想,关于坚韧,关于倔强……漫漫长路,我们都是孤独的一个人行走,即使有时候老师和父母会在旁边指引导航,但我们终究是一个人;未来,也只能靠自己!哪怕我们脑子愚笨、长相难看、家庭不好;哪怕我们两手空空一无所有 ;哪怕我们没有大树依靠、也无捷径可走,但还好有自己;比其他人多出几分努力,每天超越自己一点点……
对于孩子也是一样。一点点努力追赶前方那个离他最近的人,一点点的积累才有质的飞跃。
问题3“我并不想要我的孩子总要得第一名”
接受孩子终将平凡
家长们不惜买天价房,只为好的教育资源;
不惜牺牲自己的生活品质,也要为孩子创造最好的生活条件。
这份沉淀的爱只为了一个目标——让孩子取得好成绩,有好的出路。
于是孩子们也就背负了家长的喜怒哀乐。
考好了,家长们高兴;考不好,家长们要么叹气无奈,要么生气责罚。
有许多孩子因为承载不了这份沉淀的爱,消沉、退缩,甚至怀疑人生。
许多家长会对孩子说:我们为了你如何如何,你一定要好好学习。
于是,除了沉重的课业负担,他们还背负着对父母深深的愧疚,他们每走一步,似乎都承载着全家人的幸福。
这样的他们如何轻装上阵?不是他们玻璃心,而是过于焦虑,怕考不好试,对不起家长们。
家长们穷其一生,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希望能把孩子培养成下一个马云。但我们更应该明白,我们当中99%的人更大概率会平凡度过自己的人生,与其把孩子的一生都压在1%的极其渺茫的几率上,不如让孩子在平凡的人生中找到快乐、获得属于自己的精彩。
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与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内心的安宁与幸福,才是最重要的能力,认清孩子和自己终将平凡,才能放过孩子也放过自己。
孩子失败沮丧时的鼓励、获得超过预期的好成绩时的赞美,是我们为人父母能给予他们的最大陪伴。
我们一生中会遇到许多困境与磨难,如果把这些都比做需要翻越的山,那一定是重山峻岭。
但世上最难攀越的山,是我们自己。当举步维艰的时候,努力一点点,哪怕只是一小步,也是新高度。
最大的胜利就是胜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