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家都知道德国社会非常文明,在全球受到普遍的尊重,经济在欧洲一枝独秀,“德国制造”的质量也享誉世界。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这就不得不从德国家庭教育开始谈起。
德国人认为生活就是最好的早教
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早教老师。最好的早教不在早教班,而在生活的耳濡目染里。高质量陪伴,既不需要一整天都围着孩子转,也不应以牺牲自己的生活为代价。父母过好自己的生活,活出精彩,孩子自然会吸收和效仿——这一点,德国父母每天都在身体力行地做着。
在德国超市,常常能看到爸爸或妈妈把宝宝背在胸前,一边逛超市,一边自言自语地向宝宝描述手上正在做的事。超市其实是很好的早教场所,带孩子一起逛超市,认识和挑选食物,算账,最后由孩子来付款,都是宝贵的生活实践。
![浅谈德国妈妈育儿的几件小事,你一定要看 浅谈德国妈妈育儿的几件小事,你一定要看]()
给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是非观,
永远不会太早
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点是很多中国家长都容易忽视的,孩子打了人,家长连忙跑上去道歉,却不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样孩子下次还会打人,反正又不用自己负责。
在德国,我从来没有见过德国父母替自己的孩子道歉,而是要求孩子来道歉。
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在于让孩子受到惩罚,而在于让他明白是非对错之分,做错了就要承担后果。单纯的惩罚而不加引导,并不能帮助孩子发展出道德观和是非观。常见的“棍棒法”只会让孩子想方设法地去逃避被大人抓到,而不是去思考什么是对错。指导他们行为的不是“对与错”,而是“是否被抓到”。
![浅谈德国妈妈育儿的几件小事,你一定要看 浅谈德国妈妈育儿的几件小事,你一定要看]()
德国人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用力在暗处
在德国带孩子两年半,我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德国父母特别注重带孩子玩!不仅仅是家人带着孩子玩这么简单,而是想方设法地为孩子创造与其他同龄人一起玩的机会,以及经常带孩子参加或组织与家人以外的成年人一起的聚会活动。说通俗点,德国孩子一出生就开始混社交圈子。难怪我们总觉得外国孩子大方得体不怕生,这完全要归功于他们从小到大丰富的实战社交经验。
德国人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用的是“浸润法”,竭尽所能地为孩子创造丰富的社交环境,德国孩子的社交活动非常丰富 : 爬爬班(6个月~3岁)、游戏小组(1岁以上)、家庭集体出游活动、家庭间的互相拜访、让孩子去朋友家过夜、孩子的生日派对……
在丰富的社交活动中,孩子不仅在自己与他人的互动中发展出社交能力,也在观察大人的社交行为中,耳濡目染地习得社交技巧。社交就和学游泳一样,一定要亲自下水试才能学会,纸上谈兵是没用的。多与人交往,能力自然就发展出来了。这一点和keylight全脑教育的全脑开发课程也有一些共同之处。
![浅谈德国妈妈育儿的几件小事,你一定要看 浅谈德国妈妈育儿的几件小事,你一定要看]()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多谈判少命令
很多中国的家庭可能会疏忽让孩子做选择的重要性,多数是命令式的沟通方式。多用平等和商讨的语气与孩子对话,鼓励孩子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并通过与父母谈判,拿出论据来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是德国家庭普遍采纳的与孩子沟通的方式。
在德国幼儿园,老师极少用命令语气对孩子说话,很多无关原则的事情,比如,两个孩子同时想玩同一个玩具,老师会和孩子一起协商一个折中方案,言传身教如何用商量的语气来沟通解决冲突,而不是诉诸命令和暴力。
所谓独立,其实是一个特别宽泛的能力。孩子的独立,并不仅仅局限于会自己穿衣、吃饭、如厕这些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做到了这些,我们还要用心培养孩子独立担当、独立承担责任、独立做决定、独立发表见解、独立为自己维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等一系列能力。而这些看起来很难的能力,其实都是通过生活中的小事一点一点渗透的。教育没有捷径可走,需要的是点水穿石的耐心和磨炼。
![浅谈德国妈妈育儿的几件小事,你一定要看 浅谈德国妈妈育儿的几件小事,你一定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