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先要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现在由于在家庭中父母包揽了所有家务,只重视孩子的智力投资,而没有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口渴了,父母会端水来;要吃饭了,妈妈会喂;要起床了,父母会给穿衣服……),那我们可通过故事“我是乖宝宝”“好孩子”“我长大了”等,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自己有能力做好一些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可让幼儿判断对与错,通过分辨哪个图片上的宝宝最棒,我们要他学谁,为什么?学什么?还可以举例用其他小朋友作比较,从而激发幼儿上进的意识,又增强幼儿生活自理的兴趣。
二、其次用一些富有童趣的儿歌、故事,激发幼儿自己动手尝试的兴趣。
孩子不是一出生就会做任何事情的,都是由成人教了从不会到会的。我们在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方面的技能时,要先将动作的要领直观地演示给孩子看,把动作的顺序、方法解释清楚,边讲边示范,如果配上富有童趣的歌谣效果更好。比如:学习漱口时,配上歌曲《漱口歌》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上嘴,咕噜咕噜吐出来;教给孩子洗手的方法,配一些生动形象、琅琅上口的儿歌:“手心手心搓搓、手背手背搓搓、手指缝搓搓、手指间搓搓、小手洗个澡、用力甩一甩!”又如,孩子学习叠裤子时,可说“两个好朋友(裤腿)要互相拥抱,并一起弯弯腰”等等,这些都会激发幼儿亲自动手尝试的兴趣。
三、利用生活和游戏给孩子练习的时间和机会。
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来获得。我们可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利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练习的机会。例如在幼儿小便、洗手、喝水时,我们都尽量让幼儿自己动手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幼儿小便后提不上裤子,就教他用两手向上提前边和后边,渐渐的就掌握了这一技巧,还有洗手的正确方法,如何洗,怎样打香皂。我们抓住孩子生活的每个细节去指导、监督幼儿使其形成习惯。游戏是幼儿自愿参加的轻松愉快的活动,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游戏来加强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在孩子在玩桌面玩具时,我们提供雪花片、积木以及扣纽扣、夹夹子、给动物喂食等,让孩子练习搭雪花片、积木、扣纽扣、拿调羹等动作来训练幼儿小手的灵活性。我们再帮助幼儿迁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让幼儿从小掌握一些实干巧干的方法和技能,从而促使幼儿在实践中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四、开展适当的自理能力比赛,在竞争之中促自理。
我们知道幼儿小肌肉群处在发育中,动作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比较差,于是设计一些有趣的比赛活动,以竞争促发展,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家长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小比赛,如举行“穿衣比赛”、“夹豆比赛”
“穿鞋子比赛”等;还可以组织开展“找朋友”的游戏,目的是让幼儿认识自己的茶杯、毛巾:首先为幼儿准备各种形象生动有趣的小标记,让幼儿自由地选择喜欢的标记,看一看,玩一玩,说一说,然后根据手中的标记去寻找自己的茶杯和毛巾,先找到给予表扬。同时,家长不失时机地教给幼儿如何正确洗手,并用毛巾把小手擦干。这样,幼儿可以在愉快的活动中学到这些生活技能,在活动中感受比赛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五、给孩子肯定,树立其信心。
对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极大的肯定,让孩子品尝成功快乐,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口吻“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推动力,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所以当孩子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如“你行的”,“我相信你会干好的”等,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幼儿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积极进取的精神。
六、还有一点,家长自己也要做好榜样,孩子模仿能力极强,最容易想亲近的身边人学习模仿,所以家长要做好自己。不要平时懒洋洋的,使唤孩儿他爸(他妈),孩子耳濡目染,就以为依赖他人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