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左右半脑是不平衡发展的,统计显示,绝大多数人是左脑发达(其中大约一半的人比较均衡一些)。全球有10%的人是左撇子,即右脑比较发达。而左右脑的发育程度不同,隐含了你的很多特质和天赋的秘密: 理解数学和语言的脑细胞集中在左半球;发挥情感、欣赏艺术的脑细胞集中在右半球。
![Keylight分享丨——高段位的人都会“全脑思维” Keylight分享丨——高段位的人都会“全脑思维”]()
右半脑发达的人在知觉和想像力方面有可能更强一些;而且知觉、空间感和把握全局的能力都有可能更强一些。在各种动作上相对更敏捷一些。
右脑最重要的贡献是创造性思维。右脑不拘泥于局部的分析,而是统观全局,以大胆猜测跳跃式地前进,达到直觉的结论。在有些人身上,直觉思维甚至变成一种先知能力,使他们能预知未来的变化,事先做出重大决策。
左脑的记忆回路是低速记忆,而右脑的是高速记忆,左脑记忆是一种“劣根记忆”,右脑记忆则让人惊叹,它有“过目不忘”的本事。
心理学上,左脑和后脑分别代表了两种认知思考的能力:逻辑和创造。
比如,当我在超市买菜的时候,看到一颗白菜2块钱,三颗白菜5块钱,脑子里就开始计算买7颗白菜应该付多少钱。这时,是左脑在发挥作用。它掌管逻辑,计算,分析。
可当我走到博物馆里,看到墙上展出一幅莫奈的《日出》,脑海里顿时浮现出晨雾笼罩的港口,若隐若现的小船,还有远处依稀可见的吊车,想到一天的劳作即将开始,人们纷纷奔向了工作岗位,此时仿佛还听到了远方工厂的汽笛声......这时,是右脑在发挥作用。它掌管感知,想象,创造。
![莫奈的《日出》 莫奈的《日出》]()
左脑和右脑之间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一脉相承的。越是高段位的人,越能把左右脑综合运用到极致平衡。这样创造出来的东西,既蕴含了严谨的逻辑,又充满了艺术的美感。例如:
游戏《纪念碑谷》中大量运用了数学上的“彭罗斯三角形”,这种利用参照物不同而产生的视觉差被广泛运用在绘画和街头艺术的创作中。
莫扎特的音乐严格遵守了逻辑思维。如果将他的乐谱拆解开,会发现旋律和高潮的分布非常有数学规律;
我们不能说这些伟大的艺术创作,完全依靠了右脑的创意,而摒弃了左脑的逻辑。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就是:全脑思维。
就好像我们上大学时会分文理科一样,职场上同样有左脑工作和右脑工作。那些需要进行复杂的数字运算、建模分析的行业,例如金融,保险精算,战略咨询等,就属于左脑工作;而那些需要灵感和创意的行业,例如广告,视觉设计,产品开发等,就属于右脑工作。
想要在职场上实现个人价值的大幅提升,就要善于平衡左右脑的综合运用,不能发生“偏科”。无论是哪种工作岗位,你既要学会做科学家,也要能够做艺术家。
全脑思维要求我们充分调动起左右脑各自的优势,做到:凡是晦涩的东西,学会用生动的方式去表达;凡是创意的东西,必须有严谨的逻辑做支撑。
这是一项顶级稀缺的职场能力。大多数人若能把其中一项掌握熟练,就已经能取得很不错的成就。但如果能把两者做到兼得,那一定是前途无量。
那么如何去锻炼全脑思维呢?今天分享3个方法,希望能给各位带来一些启示。
1、刻意练习,用两种视角解读日常问题
所谓两种视角,即左脑视角和右脑视角。对待同一个问题,我们既要学会严谨辩证地去看待,也要学会放飞自我地去看待。
比如一个做数据分析的人,面对一份汽车市场调研报告可能会解读出:
5-15万价格区间的汽车搜索指数最高,其中国产车品牌被搜索最多(70%);
在15-20万的价格区间,日韩系汽车占据了主流(65%);
进入20万以上的区间,则是欧美及德系车的天下(80%);
这很正确,但很无聊。
可当我们开启右脑视角来解读时,就会变得非常有趣,例如:
国产车依然是性价比的最佳代表,在低价格区间里深受经济适用型消费者的喜爱。在他们的生活中,汽车的角色是“交通运输工具”;进入中档价格区间开始,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有了增长,随着生活质量的升级对汽车的诉求也开始发生变化,向更高一级的“出行伴侣”迈进......
这就是基于现有数据,发挥的合理想象。当然,以上这段结论需要更多的逻辑信息作支撑,但这却补足了左脑视角的短板,即创造和启发。
左脑视角,关注的是“为什么”,“会怎样”。它更加实际,是基于现有状况,作出合理的总结和推断;
右脑视角,关注的是“像什么”,“可以是什么”,它脱离实际,没有拘束和边界,任由想象力自由发挥。
这两种视角并没有好坏之分,完全取决于你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当你需要严密论证时,左脑视角更合适;可当你需要创造启发时,右脑视角更能发挥作用。
而面对任何问题时,尝试切换视角,你会获得不一样的收获。
2、 善用比喻,把枯燥的东西讲得有趣这是针对左脑思维强大,但右脑思维欠缺的朋友的建议。
数学,逻辑和模型都是枯燥的。它并不是一件坏事,枯燥往往代表着严谨和扎实。但是当我们需要对外表达时,就要摆脱枯燥,想方设法用有趣、形象的东西来解释。这样才更容易被受众理解和接受。
这里有一个非常实用的技巧:善用比喻。
即找一个具有相似特征,并且大家都更加熟悉的东西来打比方,从而帮助理解晦涩难懂的东西。
比如,我现在和大家说“相对论”,如果用复杂的数学和物理模型来解释,可能一天都讲不清楚。但是爱因斯坦是怎么描述相对论的呢?他说:
相对论就是一个男人与一名美女对坐1小时,会觉得似乎只过了1分钟;但如果让他坐在热火炉上1分钟,却会觉得似乎过了不止1个小时。
这段话由爱因斯坦发表在1938年的科学期刊上,当年他写的论文已经没有多少人记得,可这句深入浅出的比喻却流传至今。
你看,一旦枯燥的东西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出来,不仅能加速理解,还能增加它的传播性。
那么如何去提升这个技巧呢?我的建议是,在埋头钻研理科逻辑的时候,也要抽空欣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
比如听音乐,闭上眼睛去想像音乐旋律中感受到的情景图像。
看小说不要只是文字理解,要锻炼自己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例如武侠小说的刀光剑影)。
锻炼你的嗅觉。经常猜你闻到的东西是什么,并且感觉一下。
有时间就去做运动。滑旱冰、打保龄球、游泳都是锻炼右脑的良好途径。
学习画画、设计(例如插花),做一些和色彩搭配有关的游戏,做一些需要想像,特别是空间和情景想像的东西。
也可以看一些悬疑、侦探、推理和动画片。比如,阿加莎克里斯蒂,柯南道尔,东野圭吾,埃勒里奎因,导演有克里斯托弗诺兰,昆汀·塔伦蒂诺,宫崎骏,今敏等等。
尤其是昆汀·塔伦蒂诺的影片,他的电影严格按照章节体的逻辑结构来讲述,同时又充满了故事魅力,是逻辑和创意结合的完美案例。
3.、培养连接点思维,让想象开始有逻辑这是针对右脑思维强大,但左脑思维欠缺的朋友的建议。
所谓连接点思维,是当我们由A事物联想到B事物的时候,想办法在A和B之间找到若干个逻辑连接点,最终能够循序渐进地由A推导到B,而不是由A跳跃到B。
举个例子。比如此刻我的书桌上有一个星巴克的南瓜杯,当我看到这个杯子的时候,马上想到了童话家安徒生(如下图)。
![逻辑连接的节点 逻辑连接的节点]()
这是一个由事物A(南瓜杯)直接跳跃到事物B(安徒生)的例子。但是,这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呢?
其实很简单。从南瓜杯的外形开始,我联想到了南瓜车,而南瓜车是童话《灰姑娘》中的标志物件,《灰姑娘》是由著名童话家格林兄弟编写的,而与格林兄弟齐名的另一位童话大师是安徒生。整个思考过程如下图所示:
![全脑开发建立连接节点 全脑开发建立连接节点]()
这就是一个构建连接点的过程。这个手法在侦探小说中非常常见。
掌握了连接点思维,对右脑强大的人来说是如虎添翼。因为它能让你的想象和创作更合乎情理。当你用自己的创意去说服别人时也能更加胸有成竹,而不会碰到诸如“你凭什么这么想?”,“太天马行空了!”等反对的情况。
换句话说,这是让你的创意更加有逻辑。
以上就是如何锻炼全脑思维的一些心得。最后总结一下今天的文章:
全脑思维,是一项重要的思考分析及表达输出能力。它要求我们既能够做严谨的科学家,又能够做创意的艺术家。
培养全脑思维的三个建议:
1.刻意练习,用左脑视角和右脑视角解读日常问题;
2.善用比喻,把枯燥的东西讲得有趣;
3.培养连接点思维,让想象开始有逻辑;